圖為正在上課的孩子們。 涼山電信供圖
“相關學生的學習情況將一直跟蹤到高中。”4月30日,涼山電信工作人員陳抗一整天都在整理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信息管理平臺數據,“我們還將對這個平臺進行二期建設。”
2018年11月,中國電信涼山分公司開始建設“2平臺+1APP”(“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信息管理平臺、“學前學會普通話”大數據平臺、學前學普APP)。陳抗介紹,“還新增了學前學普課堂、學前學普小程序,用起來更方便。”
這里,正在打造一個“全語言環境”
“大家在家時,也可以通過網上學習。”4月30日,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培訓教師王麗萍,正在定制線上教學課程。
4月29日,她給昭覺縣四開鄉灑瓦洛且博村幼教點里的孩子們上了一堂遠程普通話課程,還給這個幼教點的輔導員做了展示。“吐字的清晰度不錯,需要注意的是,要準確區分前后鼻音。”遠程課堂上,她對每個孩子的表現進行了點評。
涼山州學前學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主要是幫助涼山州“一村一幼”的兒童在學前聽懂、敢說、會說普通話,并形成普通話思維習慣。“這是國家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幫助涼山州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一項重要措施。”
“有基礎,沒環境,是這里學前學會普通話推廣面臨的現狀。”此前,王麗萍到普格縣調研了10天。她說,有基礎,是指涼山州幼教老師自身的普通話教育水平沒有問題;沒環境,是指孩子們在學前教育階段,沒有良好的普通話交流、應用環境。
“涼山的推廣方案中,全語言環境打造是重點。”王麗萍介紹,成人學習語言,可通過語法等理性方式進行分析理解,但孩子只能通過感性認知來學習語言。
在她的輔導員培訓課堂上,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從輔導員開始,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比如,在游戲過程中,輔導員需用普通話描述游戲規則,也許剛開始孩子們聽不懂,但隨著游戲的進行,他們慢慢會理解游戲的規則是什么,從而明白之前輔導員所講普通話的含義。
全語言環境的另一條打造路徑就是信息化手段——打造的學普APP,可以讓輔導員隨時查看培訓課程,用手機連接教室Wi-Fi后,還能與孩子們同屏連線北京的培訓老師。“培訓老師講得系統科學,很多平時自己沒意識到的問題,培訓老師都指出來了,收獲大。”參與培訓的“一村一幼”輔導員張小華說。
全語言環境的學普過程,給當地帶來明顯改變:2019年底,中國傳媒大學受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委托,對試點階段的“學前學普”兒童進入小學后語言發展水平進行了抽樣測評,合格率為99.03%。
截至去年11月,“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已惠及大小涼山學前兒童42.98萬人。
這里,正在修通一條“信息天路”
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不少學齡前兒童,在家里與家人用彝語交流,聽不懂普通話。另一方面,網絡通信的不暢通,也限制了孩子們跟外界交流的機會。
為解決網絡不暢通問題,從2016年開始,四川克服重重困難,在邊遠深山建基站。涼山州“懸崖村”新基站站址,確定在海拔2330米的龍溝鄉沙馬普爾村山頭上,與“懸崖村”隔空相望。雖然直線距離僅3公里,但因懸崖阻隔,修建人員需繞行34公里公路,再徒步25公里山路,才將光纜牽了過來。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深山群眾“滿山找信號”的情況明顯改善。截至去年5月底,四川累計落實財政資金22.4億元,帶動企業投資45億元,解決了近萬個行政村通光纖寬帶、4000余個行政村通4G網絡和“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3200公里重點道路沿線移動網絡覆蓋問題,實現全省所有行政村100%通4G網絡、100%通光纖。
在通暢網絡信號的支撐下,電信公司開發的學前學普線上服務,已推廣到涼山州7300余個村級幼教點。全州2500多個幼教點班級新建的100M光纖教學網絡,更讓“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培訓線上教學互動性進一步提升。
4月29日,昭覺縣灑拉地坡鄉幼兒園,輔導員在教室里通過網絡播放普通話動畫片,與孩子們一邊看動畫,一邊學普通話。“網速十分流暢。”輔導員說,這個幼兒園由姐把哪打村第一幼教點、第二幼教點合并組建并遷至新園區。全園5個教學班183名幼兒,設學前班、大班、中班、小班,有10名輔導員。
大班教室外墻上,貼著“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表,其中一項內容是觀看森林草原防滅火知識動畫。大班一位輔導員說,“幼兒園結合實際,把學習普通話和防滅火知識結合起來,孩子們既學會了普通話,也記住了森林草原防滅火知識,效果不錯。”(唐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