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家住巴中市平昌縣的牟萬均正和工人一起搬運鋼架,準備改建蔬菜大棚,大棚里的芹菜正在一場秋雨中破土而出。“這塊地生產的最后一批西紅柿剛賣完,再過一個半月,芹菜就要集中上市,直到明年開春,又有茄子、黃瓜、豇豆等蔬菜長出來。”牟萬均說,只要人不閑、地就不閑,錢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兜里。
出生在平昌縣江口街道白沙村的牟萬均今年47歲,曾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盡快脫貧,2018年,牟萬均利用白沙村離城近的優勢,開墾荒地嘗試種植了半畝大棚蔬菜,沒想到第一年就掙到了錢。隨后,他通過扶貧小額信貸貸到5萬元,準備流轉土地,擴大規模。
“大棚蔬菜不僅要種得好,還要賣得好才行。”牟萬均說,大棚蔬菜種植表面上看似簡單,其實也有門道,不僅要擰緊“春早秋延”時間差去控溫控濕,做到市上人無我有,還要在選擇好新優特品種的基礎上采用農家發酵肥,做到人有我優,就能賣到好價錢,這樣一畝地純利潤能達到3萬元左右。
“種植大棚蔬菜很有搞頭,不僅讓我脫了貧,日子還越過越好。”牟萬均說,以前他有4個大棚,目前投資20萬元占地7畝的5個鋼架大棚正在建設中,明年他還計劃創辦一個家庭農場,帶動周邊村民抱團發展,把蔬菜產業做大做強。“我的目標是到明年底,凈掙二十多萬元。”
看牟萬均種蔬菜掙了錢,同村村民冉啟軍也建起5畝蔬菜大棚。“今年剛起步,現在芹菜苗、菠菜苗、白菜苗才剛剛長起來,等到明年,保守掙個10多萬元的純利潤不成問題。”冉啟軍說。
“江口街道所轄的村組不但離縣城近,交通便利,而且山高水源好,氣溫土壤很適宜蔬菜種植。”該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宇鳴介紹,為抓好蔬菜產業發展,江口街道按照“核心基地示范帶動、面上輻射全域推進”規劃思路,全力打造望江—臨江—橋溝—大寧—白沙—梅埡、風灘長埡高標準蔬菜生產示范基地600畝,建設蔬菜加工、配送、超市生鮮蔬菜原料基地,同時在組織保障、責任落實、技術支撐、質量監管、獎懲考核等方面作了詳細安排。
近年來,平昌縣緊扣“菜籃子”工程,不斷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產業,不僅提升了蔬菜供給能力,還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鋪就了鄉村振興路。(張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