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一例復雜疑難的腦深部腫瘤立體定向手術。據悉,這是川東地區開展的首例腦深部腫瘤立體定向手術,該手術不僅填補了全市該項技術空白,還實現我院腦腫瘤治療水平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接受手術的是一名75歲的高齡患者。1個月前患者因左下肢無力入住我院神經外科,經磁共振檢查發現其右側基底節占位病變,病灶累及腦干(性質不明),惡性腦腫瘤可能性大,但需行病灶活檢,只有進一步明確病理診斷,才能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由于患者高齡,病灶位于侵犯基底節、腦干,該區域血管繁多且功能重要,如采用常規開顱手術,存在極高風險。在與患者家屬溝通后,神經外科決定行病灶立體定向手術,由科室副主任鄧武生博士主刀,張林醫師協助完成。
術中,在手術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通過高精度腦立體定向儀的引導,快速將穿刺針等顯微器械置入患者腦內多靶點。由于手術定位精準、器械直達靶點,手術全程耗時短、出血少、痛苦小。術中冰凍切片病理提示為“腦惡性腫瘤”。
術后,患者無新發功能障礙。術后CT檢查顯示未見出血及其他異常。病理診斷為膠質母細胞瘤( WHOIV級)。目前,患者狀態良好,待行進一步治療。
立體定向手術較常規手術具有微小創傷、高度精準、快速省時等優點。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大型醫療中心/三甲醫院神經外科將立體定向手術用于臨床,作為腦深部核團定位、腦功能區與深部病變活檢、深部核團及重要結構病變實施微創手術的最佳方法。
對于腦深部或彌漫性病變性質不明的病例,行立體定向活檢手術,可以明確病變性質,也可為后續放化療提供客觀依據。利用立體定向技術精確地設計路徑,避免手術路徑經過一些大血管和重要功能區,將誤差控制在一毫米以內,降低并發癥和出血的發生幾率,真正實現了“微創、精準、智能、高效”的臨床優勢。
據鄧武生博士介紹,立體定向技術能極大增加神經外科手術的精準度和安全性,減少圍手術期并發癥。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高端設備的開發和引進,立體定向手術應用于顱內深部結構病變的治療,使手術更加精準和微創。接下來,神經外科將全面建立立體定向手術精準操作標準化流程,全面開展立體定向手術,包括帕金森病DBS手術、功能性神經疾病、顱內各種占位性疾病及其他功能神經外科疾病等微創手術,造福更多患者。
神經外科簡介
神經外科開設血管、顱底、脊柱脊髓、功能神外、外傷5個亞專業組及1個電生理檢查室。編制床位51張,現有醫護人員3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導師1名、省優專家1人、主任醫師5人、副主任醫師3人、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研究生5人。
科室現有全自動熒光手術顯微鏡、高清神經內鏡、精準立體定向系統、美敦力開顱系統、進口顱內壓監測儀、256排超高端能譜CT、3.0T核磁共振、西門子DSA、椎間孔鏡、大型高壓氧治療艙等先進設備。先后承擔省中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科技局多項科研項目,《開顱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應用研究》《開顱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臨床應用研究》分別獲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發表SCI文章2篇。
1.主要開展腦血管疾病(如動脈瘤、血管畸形、腦出血)的顯微手術、顱腦損傷治療及介入栓塞治療、腦及脊柱脊髓腫瘤的微創手術治療、垂體瘤內鏡下經鼻-蝶竇微創手術治療、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微血管減壓術及球囊壓迫術、昏迷促醒及偏頭痛的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及帕金森病的手術治療、腦及脊髓先天性疾病(如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腦積水、狹顱癥、脊髓栓系統綜合征、遺尿癥)的手術治療、脊柱脊髓外傷的減壓及內固定治療、頸/胸/腰椎間盤突出癥和椎管狹窄微創手術治療、肩/肘/腕卡壓綜合征的周圍神經減壓術等,診療技術達省內先進水平,部分手術技術已達國內先進水平。
2.設置有獨立的神經電生理檢查室,設備先進,能成熟開展腦電圖/肌電圖/誘發電位/24小時視頻腦電圖等檢查、重型腦損傷或長期昏迷患者輔助診斷和預后判定,在癲癇手術、腫瘤切除、脊柱內固定、面肌痙攣減壓等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方面經驗豐富。
3.綜合應用高壓氧、中醫中藥、針灸、理療等中西醫結合手段,治療水平達國內先進水平。
專家介紹
鄧武生,醫學博士,神經外科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顱腦損傷、腦出血和顱內常見腫瘤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主攻功能神經外科的精準和微創治療,尤其擅長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和扭轉痙攣等運動障礙性疾病的腦深部電刺激術(DBS),立體定向腦出血微創手術,顱內腫瘤微創活檢手術,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治療(癲癇病灶切除、立體腦電圖植入及評估、標準前顳葉及海馬、杏仁核切除術和迷走神經刺激術等),肢體偏癱手術,糖尿病足神經調控手術,以及昏迷促醒外科治療等。主持市科技局重點科研項目1項,先后參與多項省部級和國家級科研課題,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4篇。(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